学校和学习活动在少年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种地位对不同的孩子来说是各不相同的。虽然他们好像都明白,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很重要、也很必要。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和同学交往的机会越多,学校就越具有吸引力。一堂课对于一个少年来说不只是45分钟的学习时间,它还是一个和同班同学及教师进行交际的场所,这里有许多丰富而有意义的行为、各种评价和感受。在完成各种学业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进行交往。只有当教师讲课讲得非常有趣味,课堂生活组织得十分有意思的时候,年幼的少年才会忘记同学们的存在。
和同学们来往会使孩子在准备功课时分心。有时孩子对母亲说:“我要去拿一下课本!”一小时以后他回到家,满脸通红、头发蓬乱,原来他是踢足球去了。新的兴趣、爱好、课外阅读成了功课的激烈竞争者。一些少年试图二者兼顾:桌子上摆着教科书,膝盖上放着课外书,或者开着收音机、录音机做功课,还用所谓“实惠”的理由来辩解,说什么:“音乐并不妨碍我做功课,相反还能使我感到心情愉快!”
当今的少年生活在充满各种有趣信息的世界里。他们正在走向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领域,那是不断发生重大事件的世界。这一切当然能帮助他们得到发展,但另一方面,有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学校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枯燥无味。和周围世界联系的加强和扩大,常常会削弱少年对学习活动的注意力。
在少年时期的4年中,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变化。这里最为危险的是五年级和六年级。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和他们的学习情况都有许多变化。一方面,学习内容变了,对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学生有了新的兴趣、爱好。
学生在低年级结束时的成绩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在四至七年级的学习成绩。到升入四年级时,孩子们彼此之间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差异是:
在学习态度方面——有的非常认真,有的则相当无所谓;
在总的发展方面——有的在各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大大超过同龄人,有的则视野非常狭窄;
在掌握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的知识量及牢固程度方面——有的掌握知识既深又广,有的最好成绩就是3分,关于一些基本科目的知识中存在不少漏洞;
在学习方法方面——有的善于独立工作和领会学习材料,有的则完全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习惯于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
在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方面,能力很不相同——有的十分顽强,有的则懦弱,依赖性强,不愿意独立对付哪怕是小小的困难,而习惯于首先求助于他人,把难做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推给别人;
在兴趣方面——有的对某一知识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丰富的知识,有的几乎完全没有求知的兴趣。
如果说在低年级时某些缺陷暂时还不明显,还不影响学习成绩,那么,到五年级时这些缺陷就会显露出来,严重地妨碍充分领会所学的知识。这些缺陷如不及时克服,就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不能独立地掌握新的、日益复杂的学习材料。到了七八年级时就会出现更糟的局面:尽管有强烈的愿望,而且很努力,孩子还是不能独立地、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掌握教材,消灭知识上的空白。在学习上他会陷入完全依赖别人的境地。这反过来又会使他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因而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
在学习活动中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在从低年级升到四至七年级的时候,处境会比其他同学更困难。少年学习不好的首要标志就是学习成绩比以前下降。学习态度不端正,掌握学习材料的方法不正确,自然会增加其知识中的缺陷,学习成绩下降。 |